雷腾律师陈超就“探探”在多个应用商店下架一事接受法治周末采访

北京雷腾律师事务所    雷腾律师陈超就“探探”在多个应用商店下架一事接受法治周末采访

 

社交平台“软色情”:自己“跑偏”还是“被带坏”

 

法治周末记者 于伟力

 

  近日,陌生人社交平台“探探”由于违规遭多个应用商店下架。对此,该平台官方回应称:“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要求,全面自查自纠,深入开展整改,自觉维护健康绿色的互联网生态。”

 

  尽管这家平台并未透露下架的具体原因,但据绿盟市场消息称,是接到上级通知,由于该平台传播淫秽色情等违法违规信息,被予以下架。

 

  关于下架整改的原因,该平台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否认了上述说法,并表示当前处于整改期间,不方便透露更多细节。

 

  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,“探探”被下架只是冰山一角。不久前,国家网信办启动小众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整治,首批清理关停了“比邻”“聊聊”“密语”等9款传播淫秽色情信息,或为招嫖卖淫、售卖淫秽色情音视频等,提供推广和平台服务的即时通信工具。

 

  而在“探探”下架前,也曾被多家媒体报道存在上述问题。对此,该平台予以否认并成立专项小组,加强对发布不良信息的人进行审核,并使用技术手段,封查涉黄信息,作出警示。

 

  “一定会制裁这些不法分子,还大家一个绿色的上网环境。”这是该平台对公众的承诺。在今年3月,“探探”实行实名制,强制用户绑定手机号,对用户头像进行认证处理。然而,种种举措没能及时“挽救”被下架的命运。
 

  

“探探”变了
 

  

   “‘探探’APP,我是下了又删,删了又下,来来回回折腾好多次,直到前些天,它彻底离我而去。”陈朋(化名)提起“探探”时,略显不舍。

 

  早在2015年,陈朋当时还是一名大三的学生,在闲逛论坛时,单身的他无意中发现了“探探”APP。彼时,“探探”刚推出一年多,利用LBS定位等技术手段,主打“颜值社交”概念。

 

  “软件上有很多美女,男女比例约各占一半,很容易完成配对,找到周边异性聊天。”他对法治周末记者介绍道。

 

  对于陈朋这样的“探探”初玩者而言,一次右滑可能是一次惊喜。在他的印象中,起初接触“探探”上的人都挺单纯,互相聊聊喜欢的音乐和电影,以及对陌生人吐槽自己遭遇的奇葩事,仅此而已。他最“出格”的一次,也不过是跟隔壁大学的学妹逛了一次古玩街的跳蚤集市。之后再没有过深的往来。

 

  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,陈朋卸载了“探探”。但在大四下半学期,提交完毕业论文后,他再次下载“探探”时发现已经“变了味”。他回忆,当时在手机应用商店搜索时,搜索框却自动填充“探探约炮”“探探约爱”“探探约会交友”等APP。

 

  重返“探探”的他,发现平台已经与原来的风格有很大差别,有人会在资料里欲盖弥彰地写道:“已有女友、异地、只想找个能一起出去看风景的人。”也有人挂着满是挑逗意味的头像,配对成功后张口就是那些约炮的“黑话”。

 

  “真挺没意思的,想立刻删掉。”陈朋感到失望,但又禁不住诱惑,最终还是没有选择退出。就这样利用“探探”,他打发了很多寂寞的夜晚。

 

 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陈朋发现“探探”上的男女比例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,女生已经越来越少了。

 

  大学毕业后,陈朋开始找工作。一个人在离家很远的城市打拼,借助“探探”他交往了一个女朋友,不过没谈半年就分手了。分手后,陈朋卸载了“探探”。而当他2017年下半年再次安装“探探”时,发现“探探”有了付费会员的业务。

 

  陈朋对法治周末记者介绍,非会员每天只能右滑120次,而会员可以右滑无数次,甚至还可以随意更改地理位置。倘若男性不开会员,将不能直接与自己相中的女生聊天,只有开了会员后才可以与对方沟通。

 

  在一些投诉平台,不少用户抱怨会员业务开通后,垃圾消息、微商卖货消息越来越多,甚至还有用户不断撒播网络博彩信息。这在陈朋看来,正是这些疯狂恶意发布信息的人,把“探探”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陌生人社交软件,变得不伦不类。
 

  

“软色情”引流折戟

 

  像陈朋这样的青年人还有不少。比达咨询监测数据显示,“探探”月活跃用户数高达2266万,其中大部分是80后、90后。此外,财报显示,去年4季度,“探探”付费人数持续快速增长,高达390万人,季度净增30万人。

 

  业界认为,随着用户增长,平台上“软色情”的尺度——穿着暴露的女性照片、资料里隐晦的招嫖信息、聊天过程中单刀直入地谈论性交易……不免令人担忧。

 

  北京雷腾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超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,近几年,通过社交平台等类似社交软件而从事违法行为,甚至构成刑事案件频频见诸报端。对此,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对平台经营者建立和保持持续监督机制,对存在违规行为的经营者加大惩处力度。同时,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强普法宣传,整体提高用户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安全防范意识。

 

  据媒体此前报道,在“探探”下架前,有不少用户已多次在“探探”上发现不良信息,并向平台举报,但效果不佳。

 

  针对这一情况,浙江垦丁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麻策对法治周末记者说,用户除了向“探探”平台举报外,还可以向各地网信部门、公安机关以及电信管理通管部门进行举报。平台若不及时整顿,公安机关可以依据治安处罚法等规定采取拘留罚款等措施,严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犯罪。此外,各地监管部门也可以要求平台停业整顿直至吊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。

 

  在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看来,此次“探探”被整顿,显示了官方净网2019的决心。他对法治周末记者介绍,“净网2019”行动聚焦整治网络色情和低俗问题,通过强化司法打击、行政管理、行业规范、道德约束等多种手段综合施策,综合治理。在行动中,官方将重点针对通过互联网渠道中“低俗”“擦边球”等色情内容引流的方式进行狙击式的打击和整顿。“在这种严监管下,倘若社交平台仍用过去的方式来获取流量,那就是往枪口上撞,自讨苦吃。”

 

  而在一年前,在这种前所未有的监管力度还尚未到来之时,“探探”似乎有着很光明的未来。去年2月,“陌陌”以530万股股票和6.009亿美元现金,共斥资7.71亿美元的作价收购“探探”,并对其寄予厚望。

 

  相关数据显示,在“陌陌”去年4季度7.22亿元的增值业务营收中,“探探”创造了2.23亿元收入,对此陌陌CEO唐岩给出了“非常满意”的评价:“我们认为,无论在用户规模还是收入方面,‘探探’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有待释放。我们的目标是未来两年至3年,把‘探探’打造成公司新的增长引擎。”

 

  但很显然,如今的“探探”距离这个目标已经渐行渐远。
 

  

强监管不再是空白
 

   一些社交平台,可谓是成也“软色情”,败也“软色情”。在受访专家认为,当下的国内社交APP行业,微信和QQ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。为了“弯道超车”,在细分市场里作出亮点,一些社交平台,也只能“铤而走险”,利用“软色情”等违规内容作为卖点。

 

  陈超认为,这其实是游走在法律“模糊地带”的一招棋。根据我国目前法律,对于“硬色情”比较好界定,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对其采取相应的管理和处罚措施。但是针对“软色情”,是否可以被认定为违法,当前法律对其还没有明确和具体的评判标准,这就为一些社交平台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空间。

 

  丁道师赞同上述观点,并补充道,早期的互联网发展不规范,没有相关的监管部门,司法监管几乎空白。但近几年,随着多个互联网监管部门的成立,不断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,这些利用“软色情”获取流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。

 

  那么,在强监管的新形势下,各陌生人社交平台需要苦练内功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。

 

  麻策建议,任何社交APP都应当遵守我国关于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,打着擦边球的流量吸引方式始终不是立足之策,最为核心的仍然是通过优质的内容、新型技术应用和极致的产品体验,获得竞争优势,违规内容给企业带来一时的发展,但不能形成长足的优势,也会埋下日后的苦果。

责编:王硕

——法治周末